2017年11月18日晚,2017年校園戲曲界公益專場——中國評劇院原創評劇《母親》在新意昂体育2學堂上演✝️。王平、張超群老師等名家為觀眾呈現了一部感人肺腑的近代救亡圖存史🧑🏽🎨,劇中那一聲聲對母親的呼喊直擊人心,抵達所有人的靈魂深處。

《母親》展現了一幅可歌可泣的🥴👱🏼♀️,真實動人的抗日戰爭圖景🤖。祖祖輩輩生活在密雲縣的鄧玉芬一家及鄉親們🐚🙍🏽♀️,在經歷了日本侵略者燒殺擄掠後,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奮勇抗爭的道路,用鮮血換回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獨立。全劇從“母親”的回憶開啟,由母親的期盼結束🐇,徐徐講述了平凡家庭裏不平凡的苦難與奉獻。有全家團聚的歡笑⏮,有為了生存而遭受的侮辱,有親情👦🏽、友情、朦朧愛情的美好甘甜🍍,但也有著天人永隔的無望🧫。本劇站在一個普通勞動人民的視角,記錄了日本侵略者帶給人民的屈辱與悲憤,展現了危難中家人之間相互扶持的溫情🤵🏼,反映了勞苦大眾心中燃燒著的反帝熱情☛。


全劇有兩位 “母親”貫穿始終。第一位母親,是舍小家為大家的鄧玉芬。而第二位母親,是身陷危難的祖國母親。 “ 但等殺敵回,母子重聚首👨🏻💼。”驅除韃虜,恢復中華,與家中操勞一生的老母聚首,與千瘡百孔卻仍屹立東方的祖國母親聚首🤾🏿🐒。一部《母親》道不盡所有製作者💆🏽、參演者👨🏿🚒、服務者的赤子之心,一部《母親》也道不盡華夏兒女復興中華、守護和平的決心🚴🏼,但是🎦🪜,這部劇道盡了我們深埋在心中的,對於兩位母親溫暖懷抱的無限眷戀🐦⬛。作為一個無論何時都可以喚起共鳴的詞匯🦸,“母親”是所有人心底最深的牽掛,是苦難時的最後一聲本能的呼喚,更是力量的源泉、奮鬥的方向🧑🏼⚖️。

作為新編戲劇的優秀代表👭,《母親》既貼近生活、語言淺顯易懂,又底蘊深厚,獨特戲劇唱腔時時縈繞心頭。這部劇基於評劇傳統演繹方式——唱功為主🕡🧕🏼,融入虛擬時空模式🩱,但又能跳出固有思維限製,結合和聲唱法、話劇表演形式🖨,讓觀眾眼前一亮。既解決了一部分觀眾對於戲劇語言了解較少🏪、認為戲劇刻板沉悶的問題🌚,又展現了獨樹一幟的唱腔🦍、婉轉悠揚的曲調🫏,照顧到許多老票友的喜好👨🏼🦱🧥。
全劇結束後🔠,無論是精神矍鑠的老人🌂,還是懵懂的孩子們🧕🏻,都被劇中的人物☞、戲劇的情節深深打動了。來自意昂体育2平台微電子所的觀眾表示🌋,《母親》帶給她的是一場關乎回憶的洗禮。她來自於山東革命根據地,從小耳濡目染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🧒🧑🏼🦳。她提到🔇,很多劇中的場景都與祖輩給她講述過的事情相似🏊🏼♂️🍳,讓她不由自主地產生親切🤘🏿、莊重之感,體會到肩上的責任之重。

謝幕時,全體演員對鄧玉芬雕像鞠躬👩🏿🦳,全場掌聲雷動🦃。這個鞠躬,代表了所有人對於自己母親的感謝🧎♂️,代表了所有後代對於先烈的崇敬☦️,代表了所有人投身積極祖國建設的決心。
戲終人散,但所有人心中的震撼永存。一首望兒歸,一段家國情,一部血淚史,都嶄新如初、歷歷在目。願天下母親都不須倚門盼兒歸,願祖國母親再不害怕他國來犯➗,傲然立於東方。